[CSCO2014]借“国际”力量,彰“国内”成就——CSCO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院长访谈

作者:  吴一龙   日期:2014/9/18 23:13:25  浏览量:2954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今天,第17届CSCO的学术盛宴正式向万名参会代表敞开。大会主席吴一龙院长无疑是大会上最忙碌也是最满足的人之一,会议期间繁重的工作并不能冲淡会议成功给他心头带来的那抹欣喜。《肿瘤瞭望》有幸“抓”到了吴院长,请他分享个中体会。

  《肿瘤瞭望》:大家对CSCO有很多期待,希望它能对全球肿瘤学做出贡献。您是本届会议的主席,请您谈谈您对CSCO发展的设想和具体实施的一些工作。

  吴一龙教授:CSCO是集体力量的结晶,是我国老一辈肿瘤学家和青年一代肿瘤学家两代人努力的完美结合,16年来做出了极大的成绩。人类在进步,世界在进步,CSCO也要进步。当我接任主席后,我不止一次地思考过一个问题,即CSCO发展的瓶颈何在。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地球村、国际化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不能从国际化的视野来看问题,我们很可能会与世界脱节。而且,科学无国界,临床问题无国界,科学成果适用于全球各个国家。因此我们两年前就定下了一个基调,即在未来一段时间,CSCO要走国际化的道路,现在我们的工作只是往前迈进了一小步,在未来几年,我们有决心将CSCO做得更大、更具影响力。

  “国际化”的思想从本次会议的议程安排可见一斑,会议设立了多个与国际肿瘤学会共同举办的论坛,近百位国际专家受邀演讲,带来了国际上最新、最好的进展。国际化是平等、相互的。我们在学习国际上的先进内容的同时,也在向国际推介我们自己。推介的不是CSCO,而是我国的临床研究成果、我国自己的制药企业等,即把我国临床肿瘤学方面的所有成就推向全世界。

  《肿瘤瞭望》:今年大会设立了“年度成就奖”,请您介绍一下设立这个奖项的初衷。

  吴一龙教授:设立年度成就奖的初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①与“国际化”的思想有关,我们认为有必要大力宣传我国那些能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将其树立为标杆,让全国医师学习。②所谓“年度”,是因为当前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过去一年内取得的成绩足以改变临床实践。③所谓“成就”,则是那些真正能够意义重大,能够影响临床实践的贡献,评选条件十分严格,包括研究结果需以正式论文形式发表,所发表的杂志SCI不能低于10;需为多中心临床试验;具有改变临床实践的价值。

  在这样严格的标准下,今年的“年度成就奖”授予了秦叔逵院长,可谓实至名归。他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首个肝癌系统性化疗的研究,受邀在ASCO上做口头报告。我们相信这个奖项的设置将会对临床医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鼓励他们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肿瘤瞭望》:目前可获得的靶向c-MET的药物有哪些,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吴一龙教授:我们将c-MET通路称为“rising star”,虽然炙手可热,但相关药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无成熟药物。我们如此重视这一课题,目的是要鼓励我国医师尽早参与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而不是等到药物上市后才来开展相关研究。这也是我们关注于其他类似新机制、新发现的原因。

  c-MET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重要通路,在原发、复发或转移性病例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不仅如此,它在胃肠癌、肝癌、胶质瘤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将之称为metoma。

  《肿瘤瞭望》:您对国内自主研发靶向药物的现状有何评价和期望?

  吴一龙教授:最近几年,我国国内药物的研发已经逐渐走出了仿制药研发的局面,开始向自主创新药物研发发展,但是未来道路还很长。仿制药是一条死胡同,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当前肿瘤学的治疗靶点很多,我国自主研发新药大有可为。

  另外,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充分反映了我国肿瘤学研究的进展,作为《柳叶刀癌症》杂志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国际顾问,吴一龙教授还向国内医师如何在高级别杂志上发表论文进行了指点,吴教授介绍到,要在临床肿瘤学的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以下三个条件必不可少,具有创新性,能改变临床实践;试验和分析的整个过程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在写作上应符合杂志的风格,克服英文表达障碍。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何豫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c-MET自主研发靶向药物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