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WCLC)世界肺癌大会>正文

[WCLC2016]韩宝惠报告重要研究:外周血检测可辅助鉴别亚厘米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2/8 14:47:30  浏览量:2836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月17日上午,在第17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16)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转化研究OA19专场”

编者按:
 
  2月17日上午,在第17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16)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转化研究OA19专场”,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做题为“外周血检测可辅助鉴别亚厘米结节的良恶性”的报告,报告内容是他主导的一项“利用血液基因表达谱鉴定肺小结节中的肺原位腺癌”的研究(OA19.03: Identify Lung Adenocarcinoma in Situ Among Pulmonary Micro–Nodules Through Bloo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研究简介:研究纳入从2013年1月至今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进行早期肺癌筛查、CT显示存在10±5mm小结节的患者,共46例确诊早期肺腺癌(均为浸润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42例确诊良性病变,另有47例作为健康对照。对这些患者进行全血转录组RNA的基因芯片检测,通过筛选差异基因,共发现8个基因的组合可区分早期肺腺癌与健康人群,敏感性可达91%,特异性达94%;另有6个基因的组合可区分早期肺腺癌与良性病变,敏感性可达91%,特异性达88%。而后将样本进行200次的随机抽取,用此模型进行预测,其检测的准确性平均值达80%以上。研究者将这14个基因与其共表达的基因投射到KEGG通路上,发现在投射到的30条通路中有10条与肿瘤密切相关,其中1条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
  图1. 研究方案
  图2. 外周血疾病基因标志物的筛选过程
  图3. 血清样本的人口统计学和组织病理学数据
  图4. 外周血基因标志物对微小结节肺癌的鉴别
  图5. 14个基因与其共表达的基因投射到KEGG通路
 
  韩宝惠教授点评: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螺旋CT的广泛应用,亚厘米大小的结节检出率明显增高,其中约10%为恶性病变,但仅凭影像学鉴别良恶性结节有一定难度。为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与经济负担,相对无创的外周血检测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应运而生。
 
  与晚期肿瘤的外周血检测有所不同,在早期阶段由于肿瘤负荷相对低,既往常用的直接肿瘤标志物如ctDNA、CTC、外泌体等在外周血中难以检测到,无法有效地反应肿瘤的存在。因此我们选择了间接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通过外周血中因肿瘤与免疫系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转录组水平改变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我们的研究显示了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有效鉴别健康人群、良性病变人群与早期肺癌人群。对于10mm左右的外周型微小结节,若诊断为恶性,病理基本上为浸润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外科手术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接近100%,预后较为理想。虽然目前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我们希望后期通过大样本的验证,确立通过外周血鉴别微小结节性质、辅助诊断早期肺癌的方法,以减少在临床工作中的过度诊疗,实现真正的早诊早治。
  Charles M. Rudin教授
 
  来自美国纪念 Sloan Kettering 癌症中心的 Charles M. Rudin教授担任了报告评论人(Discussant)。Charles M. Rudin教授肯定了这项研究,他认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能很好鉴别诊断CT筛查出的肺小结节的方法。他希望尽快开展大样本验证研究,创造一个新的可用于临床的鉴别诊断技术。前ASCO大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Paul Bunn教授在会议上也肯定了韩宝惠教授的工作。
 
  
 
  韩宝惠,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医院药物试验管理机构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执行委员,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副会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持和参加了数十项国际及国内的肺癌新药临床多中心研究,发表200余篇肺癌领域的文章,带教博士、硕士生三十余名。主编:《肿瘤生物免疫靶向治疗》等多部专著,参编专著10余部。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第八届中国呼吸医师奖,多次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二、三等奖。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WCLC2016韩宝惠肺小结节诊断外周血辅助诊断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